raziel 发表于 2018-10-13 18:45:39

《今日简史》让人“细思极恐——人类可能会分裂成两个群体 一小群超人类 绝大多数毫无用途的智人




以色列青年历史怪才尤瓦尔·赫拉利堪称这几年最受关注的新锐作家。四年前,他的《人类简史》横空出世,颠覆了我们关于人类进化的认知;2016年,他的《未来简史》再度惊艳四座,刷新了我们对未来的想象,掀起了全球关于人工智能讨论的新思潮。

尤瓦尔·赫拉利有宏大的历史观和“大历史”架构能力,他的书涉及生物学、人类学、社会学、哲学、心理学、艺术等丰富知识,对历史和未来的大胆判断,让他的叙述触动了亿万读者的神经。

《未来简史》出版两年后,尤瓦尔·赫拉利的“简史系列”又有了新篇章,也是收官之作——这次他将目光聚焦到当下,直面今天关乎我们每个人命运的问题和挑战,推出了新书《今日简史》。

这本《今日简史》中,尤瓦尔·赫拉利用他丰富的跨领域知识和独到的见解,以庖丁解牛般的手法,完整地展现了赫拉利眼中的21世纪人类社会图景。在尤瓦尔·赫拉利看来,21世纪的一个核心主题是:大数据将彻底颠覆人类的生活方式。掌握了数据的人,也同时掌握了一种“数据霸权”。它一旦到来,恐怕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,已很难从中逃脱。

这种观点可以用“细思极恐”来形容,《今日简史》即将于今年8月由中信出版集团在内地出版。我们摘取了书中部分内容(有删节),让大家先睹为快。记者 潘卓盈

人类可能会分裂成两个群体 一小群超人类 绝大多数毫无用途的智人

在过去的几十年间,全球都以为人类将迈向人人平等,而全球化和新技术则会让我们走得更快。但实际上,21世纪可能会产生历史上最不平等的社会。虽然全球化和互联网缩短了国家之间的距离,却可能扩大阶级之间的差距。

有迹象显示,社会之间和社会内部的不平等日益加剧,少数人逐渐垄断了全球化的成果,而其他数十亿人则被弃之不顾。现在,最富有的1%人群已经拥有全球一半的财富。更令人警醒的是,最富有的100人所拥有的财富,已经超越了最贫穷的40亿人。

事情还可能更为恶化。人工智能兴起可能会让大多数人类不再握有经济价值和政治力量。同时,生物技术的进步则可能将经济上的不平等转化为生物上的不平等。那些超级富豪终于要看到值得砸下手中大把财富的目标了。迄今为止,能用钱买到的顶多就是地位的象征,但很快就有可能买到生命本身。等到出现了延长生命、让身体和认知能力再升级的全新疗法,而这一切的代价又极度昂贵,可能就是人类整体分裂出生物种姓的时刻。

在人类历史上,富人和贵族总是认为自己是在某些技能上高人一等,才让他们大权在握。但就我们所知,事实不然。平均来说,公爵并不比农民更具天赋,之所以有地位高下之别,只是不公平的法律和经济歧视所致。但到了2100年,富人就可能真的比贫民更有天赋、更具创意、更为聪明。等到贫富之间出现真正的能力差异,要再拉近几乎不再可能。

如果富人运用优秀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自己,而且拥有更多的钱就能买到更强的身体和大脑,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,差异只会越来越大。到了2100 年,最富有的1%人群可能不仅拥有全世界大部分的财富,更拥有全世界大部分的美丽、创意与健康。

因此,在生物工程与人工智能兴起之后,人类可能会分裂成两个群体:一小群超人类,以及绝大多数位于下层而且毫无用途的智人。

数据的争夺已经开始

人类可能被网络操控

在古代,土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资产,一旦太多的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,社会就分裂成贵族和平民。到了现代,机器和工厂的重要性超过土地。但到21世纪,数据的重要性又会超越土地和机器。等到太多数据集中在少数人手中,人类就会分裂成不同的物种。

争夺数据的比赛已经开始,目前是以谷歌、脸谱网、百度和腾讯等数据巨头为首。它们真正的业务不是销售广告,而是靠吸引我们的注意力,取得了关于我们的大量数据,这些数据远比任何广告收入更有价值。我们不是他们的顾客,而是产品。

就中期来看,这一大批数据可能带来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,而第一个受影响的就是广告业本身。这种新商业模式的基础是将权力从人类转移到算法手中,包括选择和购买商品的权力。一旦开始由算法为我们选择、购买商品,广告业就会崩溃。以谷歌为例,谷歌希望有朝一日我们万事问谷歌,而且我们也能得到全世界最好的答案。假设某一天,我们可以跟谷歌说:“嗨,谷歌,根据你对汽车和我的所有了解(包括我的需求、习惯、对全球变暖的看法),哪辆车是我最好的选择?”到那个时候,汽车广告还有什么用?

而就长期来看,只要取得足够的数据和运算能力,数据巨头就能破解生命最深层的秘密,不仅能为我们做选择或操纵我们,甚至可能重新设计生物或无机的生命形式。

我无法确认这些巨头是不是也这么想,但从它们的作为来看,确实将收集数据看得比实际获利更重要。

一般人会发现很难抗拒这种过程。至少在目前,人们都还很乐于放弃自己最宝贵的资产(他们的个人信息),以换取免费的电子邮件服务和可爱的猫咪影片。如果大众未来想要阻止数据外流,可能会发现难度越来越大,特别是几乎所有决定都得依赖网络,甚至医疗保健和生命延续也不例外。

人类可能已经完全和机器融合,一旦与网络断开便无法生存。有可能还在子宫里的时候,人类就连接上了网络;而如果日后选择断开连接,保险机构就会拒绝投保,雇主就会拒绝雇用,医疗机构也会拒绝提供服务。在健康与隐私的这场大战之中,健康应该会轻松获胜。

raziel 发表于 2018-10-13 18:45:57

老师最不需要教给学生的

就是更多的信息

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各种变革,所有旧故事分崩离析,至今也还没有新故事足以代替。那么,不论是我们自己或下一代,到底该做哪些准备,才能迎向各种前所未见的转变、应付种种极端的不确定性?今天出生的婴儿,在2050年刚三十出头。如果一切顺利,这个婴儿到了2100年仍然活着,甚至22世纪还是个积极公民。我们到底该教这个婴儿什么,才能帮助他在2050年或者22世纪的世界里存活,甚至大展身手?他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才能找到工作、了解周遭的一切、走出生命的迷宫?

很遗憾,正因为没人知道2050年的世界会是怎样的景象(2100年就更不用提了),我们并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。有些人到时候的寿命可能会比今天长得多,而且因为有了生物工程和直接的脑机接口,就连人体本身也可能有前所未见的改变。所以,现在孩子学的各种科目技能,绝大多数到了2050年可能再也没有用途。

在这样的世界里,老师最不需要教给学生的,就是更多的信息。学生手上已经有太多信息,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理解信息、判断哪些信息才重要,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够结合这点点滴滴的信息,组成一个整体的世界观。

除了太强调提供信息,大多数学校也太强调让学生学习一套既有的技能,例如解微分方程式、用C++写计算机程序、判断试管中的化学物质,或是要外国人学着讲中文。但可能到了2050年, AI比人类更会写程序,谷歌翻译程序也能让外国人就算只会说“Ni hao”(你好),也能近乎完美地用普通话、粤语或客家话来交谈。

所以,我们该教什么呢?许多教育专家认为,学校现在该教的就是“4C”:批判性思考(critical thinking)、沟通(communication)、合作(collaboration )、创意(creativity)。 更广泛地说,学校应该别再太看重特定的工作技能,而要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。最重要的是能够临机应变、学习新事物,在不熟悉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心理平衡。想跟上2050年的世界,人类不只需要发明新的想法和产品,最重要的是得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自己。

王城聖凱 发表于 2020-5-21 11:20:37

感覺好奇妙,有這種事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《今日简史》让人“细思极恐——人类可能会分裂成两个群体 一小群超人类 绝大多数毫无用途的智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