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aziel 发表于 2018-11-14 07:54:58

大唐诗人往事之十六:王 昌 龄 •细 节 决 定 成 败


王 昌 龄 •细 节 决 定 成 败
键词:


不拘小节、诗家夫子


警句:


一片冰心在玉壶。

1.


寒雨连江夜入吴,平明送客楚山孤。


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


这首《芙蓉楼送辛渐》是王昌龄最为传世的诗篇,"一片冰心在玉
壶"更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名句。写这首诗的时候,王昌龄正在江宁(今
南京)担任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,江宁离镇江不远,王昌龄就是在镇江
的芙蓉楼上为好友辛渐饯行,以诗相赠。


这首诗写得豁达而高洁,但倘若我们足够细心的话,就会生出一个
疑问:难道"洛阳亲友"对王昌龄有什么误解吗,或者是听说了什么负面
的传闻,所以王昌龄才要如此为自己辩白呢?


事情还真是这样。王昌龄的为人,史称"不护细行",也就是不拘小 节,不甚检点,以至于三番五次地因此被贬官。我们会猜测有这样"名
士风范"的人一定是世家子弟出身,但我们真要大跌眼镜了:

王昌龄出身贫贱,年轻时要靠种田为生,科举也不顺利,将近不惑
之年方才考中进士。

以今天的标准来看,这样的人应该是一个标准的凤凰男,当然也应 该具备了凤凰男所普遍具备的那种勤奋的精神与谨慎的性格,对职位、 人脉、婚姻门第等等与晋身之阶有关的一切要素看得极重,但王昌龄是
个例外,天生一副诗人风骨,偌大年纪仍然不失为性情中人。


一个人若太情绪化,难免会触碰一些或隐或现的社会规范,会被那
些老于世故的人讥讽为"不晓事"。我们已经无从考证王昌龄到底传出了
怎样一些负面新闻,做了怎样一些"不晓事"的举动——显然那都不是什 么要紧的事,与为人大节更无关系——只知道因为他大大咧咧的性格,
人们对他的批评和议论一度到了沸沸扬扬的地步。

raziel 发表于 2018-11-14 07:55:59


2.

以王昌龄这样的性格,在今天完全可以做一名自由职业者,与世无
争、与人无碍,可惜当时他不得不在险恶的官场上讨生活、奔前途。

仅仅是物议沸腾倒也罢了,最多使心情和职位一并低落一点而已, 但若因这样的性情而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,无端招惹来权势者的忌恨, 那就真有生命危险了。一句话,王昌龄为人处世的方式,在彼时几乎可
算是在玩命。

安史之乱爆发,世界仿佛一瞬间失去了所有的规矩,人人都有了便 宜行事的理由,平日里绝不敢做的事情也可以作为权宜之计而欣然行之 了。战火里最令人担心的自然是远方的亲人,当时王昌龄已被远远贬在
湖南的一处穷乡僻壤,他再也顾不上公职,仓仓皇皇地跑回了家乡太
原。这是王昌龄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旅程,他并非死于安史叛军之手,杀
他的却是早已对他心怀忌恨的同僚:刺史大人闾丘晓。

动荡的时局总会给人提供无限多的报私仇、泄私愤的机会。闾丘晓
怀着满腔忌恨,抓住王昌龄擅离岗位的罪名将他处死。平心而论,王昌 龄确实有失职之嫌,但罪不至死,更何况因战乱而省亲完全可以得到儒
家道德的支持——孔子早就讲过,独生子因为顾念父母而当了逃兵,非
但不该治罪,反而该受到同情和表彰。圣朝以孝道治天下,将孝道放在
公务之前,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。狂放而不拘小节的性格早晚会
使王昌龄吃到苦头,这样的下场其实并不令人意外。

raziel 发表于 2018-11-14 07:57:02


3.

不是每一个人、每一件事都能让我们看到清晰的因果报应,但闾丘 晓枉杀王昌龄,很快就招致了报应:为了平定战乱,名臣张镐被委任为 河南节度使,恰恰是闾丘晓的顶头上司。会战之际,闾丘晓贻误战机, 论罪当斩。闾丘晓向张镐苦苦哀求,说自己有年迈的双亲需要奉养,希
望长官以孝道为先,宽恕自己的死罪。张镐只是冷冷地回了闾丘晓一
句:"王昌龄的父母谁来奉养呢?"闾丘晓闻言大惭,不敢再做恳求,无
可奈何地被杖刑致死。

王昌龄的不拘小节虽然招致物议沸腾,但所有的事情终归都是小
节,人死之后更无足论,大家越发开始怀念起他的种种好处来;闾丘晓
的一生,受人非议的虽然只有枉杀王昌龄这一件事,这却偏偏属于大
节,直到今天也不曾被人原谅。其实单以诗歌来说,闾丘晓和王昌龄原
本大可成为诗友,闾丘晓到底也写过不错的诗:


舟人自相报,落日下芳潭。


夜火连淮市,春风满客帆。


水穷沧海畔,路尽小山南。


且喜乡园近,言荣意未甘。

这首诗题为《夜渡江》,很有几分风雅。古人多以文为心声,因此
越发不能理解闾丘晓的为人。明代文坛宗主钟惺语带困惑地讲过,一个
能杀王昌龄的人竟然也能写出这样的好诗,真是怪事!

钟惺想是认为,闾丘晓既然也能写得一手好诗,自然能够欣赏王昌 龄这样的优秀诗人,惺惺相惜都还不够,又怎会因为一点世俗的忌恨而 痛下杀手呢?这样想当然也不是没道理,但是,能有这般天真想法的人
一定是走不惯官场的,钟惺果然也没有做过多大的官。

我们也常常会如钟惺一样想,但应当时时记得的是,在我们倾心欣 赏大唐帝国璀璨诗歌的时候,对于诗歌背后的那些作者而言,诗人的角
色往往只是他们全部的社会角色中不甚重要的一个。

raziel 发表于 2018-11-14 07:59:53


4.

王昌龄自己其实也是一个诗人杀手,在文学版图上犯下过滔天大
罪:诗人孟浩然就是因他而死的。

那是唐玄宗开元末年,王昌龄途经襄阳,拜访大诗人孟浩然。王昌 龄为人豪放,孟浩然便也陪他一起豪放起来,连忌食生鱼的医嘱都抛诸 脑后了。结果就在王昌龄尽欢而别之后,孟浩然便以生命为代价向世人
昭示了忌口的重要性。

细节决定成败。细节未必决定了所有人的成败,但至少决定了王昌
龄和孟浩然的生死。

xmchwh 发表于 2018-11-14 20:28:04

图画倒是蛮好看的啊!!!

王城聖凱 发表于 2020-5-15 00:55:49

原來如此美妙,很不錯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大唐诗人往事之十六:王 昌 龄 •细 节 决 定 成 败